在液晶拼接屏采购项目中,许多客户都发现一个普遍现象:中标价格往往比市场报价低30%左右。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机制和行业规律,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。
一、招投标机制下的价格竞争
-
最低价中标规则:许多政府采购项目采用"最低价中标"原则,供应商为获得订单不得不压低报价
-
规模效应降低成本:中标项目通常批量较大,供应商可通过规模生产降低单位成本
-
长期合作预期:供应商可能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牺牲短期利润
二、产品配置与服务的差异化
-
基础配置报价:中标价可能基于最基础配置,不含高端功能模块
-
服务分离报价:安装、售后等服务可能单独计费,不在产品报价中体现
-
配件标准化:使用通用配件而非定制化配件降低成本
三、供应商的市场策略
-
抢占市场份额:部分厂商为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战略性低价
-
产品组合盈利:通过周边设备、软件系统等配套产品实现整体盈利
-
后续升级收入:低价获取项目后,通过后续升级改造获得收益
-
四、如何理性看待低价中标现象
-
全面评估总拥有成本(TCO):不应仅比较初始采购价,需考虑使用周期内的全部成本
-
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:过低价格可能影响产品可靠性和服务响应
-
明确需求规格:精准定义需求可避免因配置不足导致的隐性成本
五、我们的承诺
尽管行业存在低价竞争现象,我们始终坚持:
-
透明报价,无隐藏费用
-
不参与恶性价格战,确保产品质量
-
提供真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
-
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
我们建议客户在选择液晶拼接屏供应商时,不应单纯以价格为决策依据,而应综合考虑产品质量、技术实力、服务能力和企业信誉等多方面因素,才能获得真正物有所值的解决方案。